炫酷裝扮,金屬泛光,當36輛重型機車在金華街頭魚貫而行,路人紛紛致以“注目禮”。
這群“騎士”,當天有個特殊使命——去看望一位磐安山里的老人。他,也是一位“騎士”。
行善者收獲了善意
“老騎士”名叫陳國水,騎的是三輪車。
十幾年前,本報曾作報道:磐安縣城的一位三輪車夫,只要有殘疾人坐他的車,他就分文不取,還長期接送幾個不方便出門的殘疾人就醫、上學。堅持20多年的善舉,使他被評為全國助殘先進個人。
陳國水年紀大了,不能再蹬三輪車,就回了老家村里。閑不住的他,總是在尋活計做,F在,他承擔了附近的垃圾分類工作,每天要上山下山兩次。已經開了7年的燃油三輪車動不動就壞,這讓他很苦惱。
深圳建輝慈善基金會“致敬行善者”項目得知此事后,為陳國水購置了一輛新的電動三輪車,由金華本地的小腳丫基金會負責給他送到家。金華“佛系重工”車友群得知此事,決定護送這輛車上山。
陳國水(左一)和“騎士”們在新三輪車的駕駛室內
“我們的口號是:你敢行善,我們就敢給你好看!”執行此次送車任務的負責人“義工008”說。以前,他們會給處于困境中的行善者送花,送禮物,讓行善者有強烈的榮耀感,而這次他們更是給了陳國水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送車儀式。
4月9日中午,陳國水所在的磐安縣新渥鎮麻車下村沸騰了,村民紛紛出來看車隊,羨慕陳國水有這么大的福氣,那么多人來看望他。
耀目者給愛心引流
“佛系重機”車友群的群主阿冰說,他們是因為喜歡機車而聚集在一起的人,他覺得老是騎車到某個地方去吃吃喝喝不夠有意思,有感于現在騎機車的人因為噪聲、不遵守交通規則給外界留下不良印象,他們想要做點有意義的事,把機車出行時眾人圍觀的流量引向慈善。
去磐安,是這個群規模最大的一次集體活動。他們事先強調了紀律:不能超速,不能搶道,按照排定的順序依次前行,不影響路上其他車輛通行。群員們也都很配合,來回5個小時的車程中,沒有出現不文明現象。
這支車隊在騎行中吸引了不少人關注,也被人拍了不少照片和視頻發到網上。阿冰說,這就像是一個“噱頭”,當他們最終打出“騎士助騎士,磐安春日游”的橫幅時,會有更多人因此關注陳國水,和他所在的小山村。
試菜者為土菜叫好
陳國水之所以需要這些流量,是因為他想開農家樂餐館,帶動村里人一起搞鄉村旅游。
磐安有不少地方形成農家樂專業村,客流如織,村里人不用出去打工也能賺到錢。之前,他們村里也討論搞農家樂,還出去取經參觀過?删唧w怎么搞,大家心里都沒底。農村風光都差不多,他們村沒有什么獨特優勢,只是附近有大片的田野,外面有人來玩的時候建議搞露營基地,但這個新名詞村里人都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。
這回,車隊的到來,也是幫陳國水試試菜,看他這個農家樂餐館到底搞不搞得起來。
陳國水家去年蓋了新房,中飯就擺在新屋里。養了多年的土雞燉的湯、土豬肉做的紅燒肉、油燜新鮮香菇、當天采摘的春筍和野菜、磐安三角叉燉肉圓、米粉做的蒸餃和發糕、白切羊肉……由“騎士”們支付的3000元菜金,做了滿滿四大桌子菜!膀T士”們吃了,都贊不絕口,這讓陳國水增添了不少信心。
有愛者讓美好延續
“怎么會這么好!一開始人家說要送車子給我,我都不敢信!标悋f。
新三輪車讓“老騎士”愛不釋手。顏色上,捐贈方按照他要求,選了耀眼的紅。車子不但騎起來順暢,而且駕駛室有遮擋,不會漏風漏雨,比以前舒服得多。
“致敬行善者”項目負責人說,接下來他們會繼續關注陳國水,以及其他曾經向社會奉獻過愛心的人。
而“佛系重機”車友群的騎士們也表示,他們想要參與更多的慈善項目,比如幫助貧困學生或殘疾人。以善意的態度,帶去他們的流量,也帶去更多……